《绝迹超脱》第2章 涨知识了

  用尽了全身力气才把玄铁重剑拿起,然后再把地上的基础剑法总纲翻开研究,本来有个系统专属空间但严井宁直接把自己先需要的物品取了出来,空间漩涡还在系统空间里。
  系统空间内部呈无限大,但也只能装系统出品的东西,很可惜并不能当成储物空间世界使用。
  剑术为使用剑的技术。剑法乃使用剑的技法也。
  古代剑术把击、刺、格、洗四类剑法称为“四母剑”。
  1.击指用剑刃前端一至三寸处称三锋,短促抖腕发力如敲击钟磬。可上下点击,类似现代点剑、崩剑。可左右斜击或平击。其中剑尖向小指一侧方向击出称“正击”,如向下、向左击头、击腕等动作;剑端向拇指一侧方向击出为“反击”,如击耳、扣腕等。
  2.刺通过臂的屈伸,用剑尖部位沿剑身方向直取对方身体任何部位。剑身呈水平面为平刺,剑身成竖直面叫立刺。结合刺剑的方向和步法、身法,则又有进刺、退刺、独立刺、跳步刺、腾空刺、换手刺、转身刺、连环刺等。
  3.格阻碍、拦击的意思。用剑尖或剑刃前端挑开对手进攻的兵器。现代多称为挑剑、挂剑。左挂为顺格,右挂为逆格。上挑为冲天格。左挑为左格,右挑为右格或反格。
  4.洗“洗”为古代剑法,现在已很少用。包括平洗、斜洗、上洗、下洗。在现代剑法中“洗”法已为撩、带、抽、截、斩、扫等剑法所取代。
  在太极剑的剑法中归纳为十三势,即:抽、带、提、格、击、刺、点、崩、搅、压、劈、截、洗。此乃太极剑的核心剑法。
  现代剑术基本剑法:纵观现代剑术不同派别的剑法,根据自己学习剑术和多年业余剑术教学的体会,将现代流行的各种剑法归纳为28种基本剑法,汇编成如下口诀,供喜欢剑术的朋友参考。它几乎包括了少林类、武当类、太极类等剑术的大多数剑法。
  劈、刺、点、崩、击、提、挑;
  斩、截、托、按、挂、削、撩:
  挽、穿、压、云、抹、架、扫:
  带、抽、拦、捧、推、搓、绞。
  现将每种用法作简单的介绍:
  1.劈如同用斧子砍木头,其势以刃口由上而下或斜下将物劈开。剑身成立或侧剑,摆幅大、速度快,力点在剑刃前部或中部。剑身可与地面平行螺把或剑尖翘起为“砍”满把。如“初级剑”的“回身后劈”、“歇步下劈”;“甲组剑”的“提膝劈剑”、“翻身弓步反劈”。
  2.刺同“四母剑法”中的刺。定位的瞬间为“螺把”。如“初级剑”的“弓步直刺”;“甲组剑”的“转身弓步探刺”和“左右抹剑提膝上刺”;“六段剑”的“换跳步刺剑”。
  3.点立剑用剑尖向下点啄,力达剑刃前端。其势如蜻蜓点水,小鸡啄米。注意挥臂持剑由上而下,先沉臂再突然提腕,发力短促刚劲。最后定势为螺把持剑。用法:点击对方手腕。如“初级剑”的“提膝点剑”;“乙组剑”的“丁步挂点剑”
  4.崩崩为突然爆发的样子。持剑手突然屈腕上翘,立剑;剑尖由下而上,挑锋上击为崩。有正崩剑尖向拇指方向和反崩剑尖向小指方向之分。用法:崩击敌腕部。如“武当太极剑”的“弓步平崩”;“甲组剑”的“纵身崩剑”、“摆步平崩剑”;“乙组剑”的“弓步反崩剑”。
  5.击平剑向左或右敲击,力达剑刃前端。向右击剑又称平崩剑。如“32式太极剑”的“撤步反击”。
  6.提由下向上,屈腕提拉剑把,剑尖朝下。“甲组剑”的“提膝提剑”、“上步丁步提剑”和“撤步转身虚步提剑”。
  7.挑由虎口向上持剑,将臂伸直,与剑成一条直线,立剑用剑尖部分,右下往上如针之挑剔刺状,袭击敌腕部或肘部。力点集中剑之前部及中部。如“初级剑”中的“弓步上挑”。
  8,斩平剑,向右横出,高在头和肩之间,力达剑身。如“初级剑”的“提膝平斩”;“武当太极剑”的“叉步平斩”;“乙组剑”的“弓步斜上斩剑”、“穿剑跳跃歇步斩剑”。
  9.截剑身斜向上或斜向下为截,劲达剑身前部。上截剑斜向上;下截剑斜向下。如“初级剑”中的“提膝下截”;“六段剑”的“盘腿平衡截剑”。
  10.托立剑,剑身由下向上横行为托。手心向里,腕与头平,劲贯剑身中部,如“42式太极剑”的“丁步托剑”;“32式太极剑”中的“独立平托”。
  11.按剑刃与地面平行,由上向下切按。力点在剑刃中部或后部,满把握剑。如“武当太极剑”的“盖步按剑”。
  12.挂立剑,剑尖由前向下向同侧或异侧贴身挂出,劲贯剑身前部,其目的是挂开敌兵器,如“武当小花剑”的“紫燕抄水”、“甲组剑”的“转身盖步抡挂剑”;“六段剑”的“翻身抡挂剑”
  13,削平剑,自异侧下方经胸前向同侧上方斜出为削。手心斜向上剑尖略高于头。如“初级剑”中的“弓步斜削”
  14.撩立剑,由后向前上方或由前向后上方撩出,力达剑刃前部。按撩击方向分为前撩、后撩、正撩和反撩四法。撩剑多用螺把,力发于腰臂,力达间的前中刃。如“初级剑”中的“坐盘反撩”、“回身后撩”;“武当太极剑”的“叉步反撩”、“行步撩剑”、“仰身撩剑”;“六段剑”的“跳提膝撩剑”和“望月式平衡撩剑”。
  15.挽“挽花”又称“腕花”。剑身绕腕部绕环,有“剪腕花”和“撩腕花”之分。“剪腕花”为以持剑手腕为轴,使剑贴身由前向下,向后回环。可以在身前前剪腕或身后后剪腕。而“撩腕花”与前者同但运动轨迹相反,使剑由后向下再向前划立圆。在身前可叫“前撩腕”,在身后可叫“后撩腕”。其基本要求均是“活把”握剑并尽量使剑身作贴身的立圆运动。如“武当小花剑”中的“鸾舞蛇惊”和“金蛇狂舞”三面花。
  “挽花”的变化:
  “横8字剪腕”即右手持剑先后快速作“前剪腕”和“后剪腕”,剑尖的轨迹为横写并折叠的“8”形。用法:以剑前端的“上三锋”袭击敌腕部或其他部位。
  “横8字撩腕”即右手持剑先后快速作“前撩腕”和“后撩腕”,剑尖的轨迹为横写折叠“8”形。用法:以剑前端的“下三锋”袭击敌腕部或其他部位。
  “挽花”动作的变种:“两面花”、“三面花”、“双手两面花”、“双手剪腕花”、“双手撩腕花”等。
  16.穿立剑,剑贴身向下弧形运动,劲达剑尖,如“武当太极剑”的“行步穿剑”;“甲组剑”的“撤步穿剑”、“扑步反穿剑”。
  17.压平剑,手心向上或向下按压剑,剑尖向前。如“武当太极剑”的“歇步压剑”手心向下;“初级剑”的“扑步下压”手心向上。
  18.云平剑,在头前或上方平圆绕环为云,如“武当小花剑”中的“雪花盖顶”;“甲组剑”的“穿剑转身云剑”。
  19.抹平剑,剑从一侧经体前弧形向另一侧抽带为抹,高与胸平,剑尖向异侧前方,劲达剑身,如“初级剑”的“弓步平抹”;“武当太极剑”的“扣剑平抹”。
  20.架立剑,手心向外,由下向右上方为架,剑高过头,剑身横直,劲贯剑身。如“武当太极剑”的“独立托架”。
  21.扫平剑,向左或右平摆,摆幅大于90度,剑高不过腰,劲贯剑刃,如“32式太极剑”中的“扑步横扫”;“武当太极剑”的“仰身架扫”;“甲组剑”的“行步云剑转身坐盘下扫”。持剑右手心向上,向虎口方向扫剑称“反扫剑”如“甲组剑”的“歇步反扫剑”;“六段剑”的“翻腰扫剑”。
  22.带平剑,由前向侧后方抽回,力点沿剑刃滑动,如“32式太极剑”中的“左右平带”和“六段剑”的“行步带剑”。
  23.抽立剑,由前向后抽回,臂由伸而屈,力点沿剑刃滑动,如“武当太极剑”的“转身回抽”。
  24.拦立剑,向前上方迎架,力点在剑刃中,后部。如“32式太极剑”的“弓步拦剑”。
  25.捧同“抱剑”。平剑或立剑,两手在体前相合捧抱。如“32式太极剑”的“提膝捧剑”;“武当太极剑”的“马步云抱”。
  26.推剑身竖直或横平,由内向外推出,里达剑刃后部。如“42式太极剑”的“马步推剑”。
  27.搓同旧剑法中的“锉”,剑身猛向前向下斜行,用力短促似锯来回拉动。由于动作系守御势,一般不如“截”之敏捷,现代技击中已不多用。如在“三合对剑”中的“回身搓腕”。
  28.绞同“搅”,平剑,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立圆绕环,力达剑刃前部。持剑手以肩、肘、腕等关节为轴心,以剑身12处为圆心点,使剑身成立圆锥形搅动之势。前进绞剑则为顺时针,而后退绞剑则为反时针。如“42式太极剑”的“进步绞剑”顺时针;“武当小花剑”的“乌龙绞柱”反时针;“六段剑”的“退步绞剑”反时针。
  严井宁翻了半天用接近四个小时,终于把那些起手式全部弄懂,可不要小翘了这些基础剑道知识,如今天下所有剑技剑术剑法都是从基础剑法知识里面演变而来。
  紧接着严井宁一招一式的跟着基础剑法总纲里面说的那样子照猫画虎做通了一个遍,花费半个时辰他终于感觉到效果了,因为他亲身感受到自己手中的玄铁重剑的重量轻了一点。
  有了这种变法严井宁发疯般的一遍又一遍的狂炼,时间不知不觉已经深夜了。
  本章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