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乱三国》搅乱三国第2部分阅读

  的钱不够用了,他们为了搜刮钱财,在西园开了一个挺特别的铺子。有钱的人可以公开到这里来买官职,买爵位。他们在鸿都门外张贴榜文,标出了买官的价格。买个郡太守定价二千万,买个县令定价四百万;一时付不出钱的可以暂时赊欠,等他上任以后加倍付款。这些花了钱买官的官吏,一上任当然更加起劲地搜刮民脂民膏。东汉王朝的黑暗和腐败可算到了家了。朝廷的腐败,地主豪强的压迫,苛捐杂税,再加上接二连三的天灾,逼得老百姓没法活下去了,纷纷起来反抗。
  巨鹿郡有弟兄三个,老大名叫张角,老二叫张宝,老三叫张梁。三个人都挺有本事,还乐意帮助老百姓。他们创立一个教门叫太平道,大约花了十年工夫,太平道传遍了全国。各地的教徒发展到几十万人。张角他们把全国八个州,分为三十六方,大方一万多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都推举一个首领,由张角统一指挥,各自为战。他们一接到张角的命令,同时起义。各地起义军攻打郡县,火烧官府,打开监狱,释放囚犯,没收官家的财物,开放粮仓,惩办官吏、地主豪强。不到十天,全国都响应起来了。
  但仗一打开,火烧官府,抢劫豪强,没收财物的事一做多,这群农民出身的起义军,有些方的首领和部众就开始有点控制不住了,展现出匪性。什么坚持太平道教义,这部分起义军就开始不受约束,烧杀抢掠,奸女样样都干了。作为地主阶级的曹操,听闻了这些消息后,自然把起义军统统认为成凶残、野蛮的嗜血野兽。
  不过毕竟曹智现在他身处曹操的地主阶级一方,他不会天真地以为人家万一打进城来,冲进他家会对自已这地主家的二公子手下留情。
  各地起义军从四面八方向洛阳涌来,各郡县的告急文书像雪片一样飞向京都洛阳。汉灵帝慌忙召集大臣,商量镇压措施。汉灵帝拜外戚何进为太将军,同时派出大批人马,由皇甫嵩、朱儁音jun、卢植率领,分两路去镇压黄巾军。但是,各地起义军好像大河决了口子一样,官府哪儿抵抗得了。大将军何进不得不叫汉灵帝下了一道诏书,吩咐各州郡自己招募人马,对付黄巾军。这么一来,各地的宗室贵族、州郡长官、地主豪强,都借着打黄巾军的名义,趁机抢夺地盘,扩张势力,把整个国家闹得四分五裂。
  腐败出了名的汉灵帝这次做了一件对曹操一生极其重要的事,吩咐各州郡自己招募人马,对付黄巾军外。曹操也被皇上封为骑都尉,被派到皇甫嵩麾下到颍川治所在今河南禹县一带镇压起义。曹操带上夏侯惇、曹仁赴任去了。
  曹操在家的日子就和曹智一起读书,练武。这也是曹智求之不得的,在这个时代要安身立命这些是必备的。其实以前的曹智文武都行,现代的曹杰只是占据了曹智身体,没继承曹智的思想,所以对于现在这个曹智来说是一片空白,就像一张白纸,是么都要从新开始。
  曹智跟曹操学了不少,曹操不在家时他就向曹仁、曹洪、夏侯渊、等人学习。对于曹智来说要学的东西太多了,首先是穿衣戴帽,接人待物,礼仪规范。
  再者是骑马射箭,这骑马是古代的必备交通工具。前段日子也骑过一两回,又是紧张,又是慌乱的,把两腿内侧都磨破了。这可是不学不行的,关键要多练,熟能生巧。
  这射箭、武艺曹智很喜欢,小时候看完武打片,缠着父母瞎闹着要去少林寺学武。但正亲身体验了才知道“苦”再说这学武也是急不来的事。曹智就加入一些警校时学的擒拿格斗术和一些现代体能训练方法,只有练强壮了身体,练武才事半功倍比如跑步、俯卧撑等等。曹智在练那些擒拿格斗术时看得夏侯渊他们一愣一愣的,他们当然没见过这种武功,也觉得挺新奇。
  对于曹智最头疼的问题,就是铠甲,兵器。这时代属冷兵器时代,为了提高杀伤力,都喜欢用重兵器。曹智刚开始拿在手上都颇费力,更别说挥舞着杀敌了,东西是死的,人是活的。曹智还是利用现代见闻去铁匠铺,画了好几张纸,才让铁匠弄明白,打造了一把类似波斯弯刀的长刀,还打造了一把类似的圆月弯刀的短刀,这两种刀都有刀背薄,重量轻,刃锋利的特点。特别是短刀短小、比匕首长点,容易随身携带。但只能作防身之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长兵器曹智挺喜欢枪,不过这时的枪和现代的枪有所不同,它是一种刺击兵器,和矛相似,据说黄帝时期就有了。当时枪刃锐长,还没有脱离矛的形式,曹智把枪头改进为短而尖的形式,比矛更加锋利。
  穿的就更麻烦了,厚铠甲,要三个人帮忙才能穿戴好了一套的盔甲,再加上兵器最少也得有一百多斤,走路都不轻松。没办法,为了将来,只能适应。
  还有就是文字、文章,古代的繁体和现代的简体还是有很多区别的,有些还能看懂或猜出意思,还有些就实在看不懂了。这文章就更难了,曹智从小学开始学唐诗宋词,中学教文言文,也算是有基础的,但来到这个时代,才知道,以前学的只是凤毛麟角。
  在曹家解决这些困难也容易,这庄园里人才不少,曹智虚心求教之下都肯教曹智。虽说有些问题问的很肤浅,但好在他们都知道曹智的脑袋受过伤,记不得以前的事了,也就没有人觉得奇怪。总的来说,这三年曹智学得不错,也能适应古代的生活了。
  三年转瞬即逝,三年里曹操官倒是越做越大,但对这腐败的朝廷是越来越失望。
  灵帝中平四年,曹操因平叛有功又被升迁至禁军典军校尉。赴京上任之前回了趟老家,曹智一来仰慕历史上的东都洛阳已久,很想去看看。二来也知道“黄巾起义”已经发生,那就离天下大乱也不远了,还是跟在曹操身边比较安全。就要求和曹操一同赴京看望老爹,曹操也想带上几个自己人好办事。以曹操现在的官职有权可以任命自己的属官和携带自己的亲兵了,所以也就同意了。曹智和夏侯惇被任为碑将,夏侯渊为司马。
  他们准备妥当,曹智把曹安也带上了,带着百十来亲兵上了去洛阳的路。当然,曹智没带大小翠。这小丫头气死了,临行时都不来送曹智。
  第五章 京城
  得、得、得马蹄声由远而近,眼见暮色茫茫,前方高大庄严的城门已在眼前。终于到京城了,曹智在马背上长舒一口气。摧摧腿,揉揉腰,这一路够辛苦的。看电影里那些人骑马那个威风,真要让你骑上一个月,赶那么长的路,没那个人吃得消的。这已经是走的慢的了,不是为了照顾曹智,曹操大概不用十五天就到了。
  总算到了,曹操、曹智等一队人马进得城门,曹智好奇的打量着这座洛阳城。这就是东汉首都洛阳,只见整个城池房屋鳞立,行人如炽,街道纵横交错,商铺林立,倒是一派繁荣的景象。可惜过不了多久,就要被董卓这头大毛驴一把火给烧了,曹智不由感叹一声。
  远远近近的一些酒楼有些已早早开门,招揽生意了。远处勋臣功将们的府邸金碧辉煌,极尽奢华。所有这些房屋几乎都超过两丈高,据曹智对古代的了解,皇城应该是皇宫最豪华,谁敢把房子盖得比皇宫更高,更豪华的。怎么这些勋臣功将的房子这么奢华那皇帝老子的房子在哪呢
  原来在这京城这些豪华的房子大部分是“十常侍”汉灵帝时期十个地位显赫的太监的,或是在宫中身居要职的大太监的。他们就是这东汉王朝的勋臣功将,这些宦官怎么会如此富裕和肆无忌惮呢原来现在的这位汉灵帝十分宠信身边的太监,什么事都听太监的,特别是十常侍,如赵忠、张让、段珪、蹇硕等,连国家大事都问他们。
  这些太监为了保住地位,又极尽献媚汉灵帝。他喜欢女人就给他找美女,他喜欢求仙就给他找了一帮道士为他炼丹求仙,他喜欢钱就给他出了买官卖官的主意。就这买官卖官一项就被他们用克扣、贪墨等手段,从中聚敛了大量财富,更不要说平时收受贿赂、贪赃枉法的收入。他们用各种方法哄骗汉灵帝不要登高远眺,那会有损气数。这汉灵帝对这些太监讲的话也都信,真还放弃了每日晚饭后的登灵台远眺的习惯,所以这群太监才敢如此肆无忌惮的把自己的府邸建的像皇宫似的,可见这群太监的权柄薰天。
  那真正的皇宫在哪呢要站高处眺目望去,才能看到远处一片日光余晖处那片金碧辉煌的建筑才是皇宫了。
  这些年,曹智人没在洛阳,但这些事都听说过,也知道现在的朝廷并不是这群太监一家独大。还有以何进为首的外戚士大夫集团为另一大势力。何进是当今皇后的亲大哥,何皇后自然是当今皇上汉灵帝的大老婆,汉灵帝是出了名的怕老婆,特别是这个皇后,于是何进就靠他妹妹的关系当上了大将军。这大将军在东汉时极有权力的官职,它虽说官职级别没有“三公”高,但官职权限涉及军政等多个领域,又是武将的最高军衔。何进利用职权拉拢了一批官员,成了一大势力,现在朝廷士大夫们恨透了这群太监干预朝政、蛊惑皇帝,所以不管何进对不对,有没有大才,大部分都一窝蜂的倚重于何进,希望依靠何进的身份和职权扳倒宦官。这样也就形成了目前朝廷的宦官集团和外戚士大夫集团这两大势力,这两帮人是水火不容,近几年摩擦不断。
  曹智正东张西望看得起劲,就听曹操对着老远对面街旁的一个老人喊:“福伯”老人抬头也看见了曹智们,兴奋的跑了过来,走得近处,忙作揖,口中兴奋地说道:“大公子,二公子你们总算到了,老奴每天去城门口等你们,都去了十天了。”曹操笑着看了曹智一眼,转脸对福伯说:“哦,走得慢了点。”那位福伯掩藏不住一脸的高兴,跑过来牵住曹智的缰绳,对着曹操说:“咱们赶紧回府吧,老爷这几天也等急了”说着话就要引着曹智们向城西而去。曹操带着夏侯淳等人先去尚书府报到。曹智身份特殊,缺他一个也不要紧,就跟福伯先行回家了。
  曹嵩的府邸在靠近洛阳城西门处,门前宽阔,院门大而结实,门口有两头大狮子雕像在哪趴着,显得很有气派,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个大富人家。当然还是不能和城东北区的永和里那几座太监府邸相比。
  福伯扶曹智下了马,自有仆从接过缰绳。曹智跟在福伯身后走进府门,刚踏进前厅,还没来得及打量厅里的摆设,就听从屋后传来嘈杂的人声。不一会儿,就看从堂后转出一男人,后面跟着一大帮女人,有的还衣衫不整,一看就知道刚起床,打先出来的那个男人更是披着外衣。就看这人急跑几步来到曹智跟前,先是抱了抱曹智的臂膀,摇了两下。接着又上前一步来到曹智跟前,一把抱住曹智,说道:“智儿你们总算到了”,然后退开半步,双手还是抓着曹智的臂膀,用热切的眼神上下扫看着曹智。曹智也趁机看清了这个男人的脸,两鬓已有点斑白,挺有威仪之感,和曹操长得很像,只是脸没他方。曹智想这就是“老爹”了吧
  这时曹智自己已拜倒,口中喊道:“父亲”被“老爹”拦住了。
  “免了,免了都是一家人,还讲究个什么。”曹嵩笑呵呵的说,又赶紧扶了一把曹智,这老头还挺随和。
  又一一见过了二娘、纵多小妾。怪不得这老头不太愿回老家,那几个小妾一个比一个漂亮,一个比一个年轻。后来曹智才知道最小的一个才十六岁,真是摧残青少年。
  方才落座,就听曹嵩埋怨的说道:“怎么着久才到,路上耽搁了。”
  “没,我前些时日受了伤,路上没敢赶得太快”曹智正儿八经的回道。
  “喔,是啊,前段日子接到你哥的书信,说你从高处跌下,摔坏了脑袋。把我急得,打点行囊正要赶去,怎么后来又来一封说是好了”曹嵩看着曹智问道。曹智心想,“你肯回来才怪”。
  曹智原原本本把他受伤前后的事说了一遍,当然是照曹安所说的打猎失足的版本。说完曹嵩还把着曹智的脑袋认真的翻看了一遍,在曹智再三说,“没事了,好了”后才肯罢手,但还嚷嚷着过几天非要给曹智找太医看看,曹智也没办法跟他们解释,也就随他去了。
  晚饭时,曹操赶了回来,夏侯惇他们不能来,刚接防了二千禁卫军,事多着呢
  曹智趁吃饭的时候,突然没头没脑的问句,
  “爹爹董卓什么时候进京啊”叫一个陌生人”爹”还真不习惯,说得有点口吃。
  “什么董卓”皱着眉头问道,又好像想起什么,接着说道“你说的是凉州刺史董卓,他没有圣命怎可进京。”
  疑惑的看着曹智继续问道:“怎么你认识。”
  “不不没没好奇,听说过”曹智语无伦次的回答到。
  “嗯,这个董卓这次跟你哥一样,因平叛有功,才升为凉州刺史的”曹嵩锊着胡须落有所思地说。
  这是曹智很关心的问题,要是董卓那头大毛驴来了,曹智得赶紧跑。董卓那头大毛驴来了,也就要天下大乱了,三国争雄开始,这点历史曹智还是知道的。路上也问过曹操,得到的回答是“不知道”。
  一家人难得相聚,自然格外高兴,也就没人深究曹智这莫名其妙的提问了,接着聊了好些家常。
  曹操在回家的路上碰到了袁绍,他也被封为禁军中军校尉,晚上约了曹操喝酒,吃完饭曹操赴袁绍的约去了。
  晚饭后二娘徐氏和曹嵩的几个妾围着曹智问这问那的,好像曹智是她们亲儿子似的。后来曹智才知道老头子娶了不少老婆,但就和大房丁氏生了曹智和曹操,生完曹智没多久,大老婆就死了。后来的小老婆一个屁也没放出来。大房死的早,又给他留下了根,所以极疼两个儿子。封建传统时代的思想,儿子总归是最重要的。
  第六章 共谋大事
  第二日,曹操一早就去了大将军府,他们的顶头上司大将军何进召见他们。
  曹智也得当好这个碑将,让曹安扮作的亲兵,由曹操留给他两名亲兵领着去军营了。这禁卫军共分五军、共一万人,全军共设中军、下军、典军、助军、左右军。每军设校尉一名或两名,下设碑将两人,司马一人,队长、火长、伍长若干,每军共计两千人。
  分别驻扎在洛阳东西南北四门附近。曹操领的这一支驻扎在西门外的西苑,离家倒是不远。
  由亲兵引着来到军营,转过一处营房,只见此时校场上旗番招展,全军阵容整齐的肃立着,将士们个个衣甲鲜明。阵前有十多匹骑着战马的军士,在靠近辕门的地方正在静静等待。
  当先一骑上坐着夏侯渊,见了曹智亲切的策马引了上去。待到近前,夏侯渊行拱手礼,高声道:“典军司马夏侯渊率领所部将士恭迎将军”说完只听后面的军士齐声高喊“恭迎将军”然后齐刷刷的单腿下跪,行叩拜军礼。
  只见曹智头戴胄,身穿铠甲,护腕、马靴、裙甲光鲜亮丽,显得神彩奕奕。纵马缓步上前,一脸肃容,向着全军将士高喊:“众将士免礼”
  听完令,众人唰的一声站了起来,动作整齐划一,衣甲噌噌声也是一响而静。不愧是汉朝最高级别的部队,这动作训练有素,衣着鲜明、精神抖擞,只是不知真枪真刀的打仗怎样曹智心里暗想。
  这群苦等了一早的大兵,现在总算有机会近距离看清这位新任主将的弟弟,他们的碑将了。
  只见这位碑将,年纪虽轻,但也相貌堂堂,浓眉宽额,一身戎装,英姿飒爽,腰上挂着一把样子怪异的弯刀,倒是显得有点高深莫测。通过这三年的磨练,曹智的娃娃脸已蜕变,多了几道军人应有的刚毅。曹操昨日接受这支典军,由于交接应酬还没来得及检阅全军,倒是让曹智占了先。这群将士也很想看看自己的新任主帅长得怎样,今天也不算失望,人家弟弟都长得英姿勃勃的,哥哥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看到这些将士们脸上严肃而又略显尊敬的神情,曹智开始相信在三国时代人们是很注重武将外貌这种说法了。听夏侯渊说起过,这时代在士兵中的有这么种说法,认为跟了个相貌威武的将军,就认为跟对了人,就能打胜仗,就能使自己的小命得到保证。连提拔将领官员也有如此的,挑个相貌英俊的,就好像不会打败仗似的。曹智以前听夏侯渊谈论此事时,摇头窃笑不止。
  在夏侯渊主持下,曹智接了象征身份的组绶官印的意思、文书。又在夏侯渊的引导下,介绍了一纵下属的队长、火长、伍长,曹智一一寒暄见礼,接受他们的行礼,又检阅了全军列操。这群大头兵还没见过如此平易近人的将军,赢得了不少好感。忙了一上午,才算解散作罢。
  回到营房,曹智脱了那套重重的铠甲。坐下,喝了口曹安递过来的水,问坐在下首的夏侯渊“你小子,用不着这么拍我马匹吧这列队全军官兵迎接、授官印、暄文书可都是一军统帅享有的。我一碑将你摆这么大阵势做什么”
  夏侯渊喝了口水,笑嘻嘻的说:“兄弟,这阵势是故意摆的,我们初来乍到,气势要造一造,别让这群兵疙瘩看轻了我们。你别看现在这军里高位都被我们占了,这群队长、伍长的心里不一定服气,你不给他们点阵势,将来不一定调得动他们,这群兵疙瘩油着呢,越是京城的部队,越是会欺生、排挤这套。将来你越往高处爬,就会越明白这道理,再说今天你走的这些过场,你哥昨天在尚书府都受过了,你们是亲兄弟,不会计较的。”
  曹智听完夏侯渊的话,点头觉得有道理,这跟现代办公室文化差不多道理。但这一番话出自夏侯渊之口,让曹智倒是非常诧异,曹智只知夏侯渊平时只是弓马娴熟,曹智还以为他和夏侯惇一样憨厚朴实,不是那么有心计,今天看来倒是挺有脑子的,将来倒是可以托付要事。这夏侯家跟曹家有亲戚关系,从曹嵩这一辈两家就来往密切,到了曹智两兄弟这一代就来往的更加密切了,从小又都住谯县,一起读书、一起玩耍长大的。感情深厚,私底下讲话也随便,有什么讲什么。今天这种事,夏侯渊出发点大部分都是为了曹操、曹智,事先事后也没跟曹智邀过功,完全处于一种自然维护曹家利益心态,也可以说,这就是光屁股兄弟的感情。
  正说着话呢,传令兵报曹操回来了,放下水杯出房迎了曹操、夏侯惇他们回屋。曹智等曹操一坐下就问曹操“大哥,怎样,大将军说些什么”
  “没什么,所有禁军校尉大家见见面,听了何大将军的训示,一些列行公事。”曹操道,说完曹操便端水碗边想着什么。
  曹智看曹操面色有异,担心漏了有关董卓的消息。别人不能问,他是亲弟弟就没什么顾忌。顿了顿,看看曹操想到点什么了,接着问:“怎么了,大哥,有什么不对”
  曹操看了看左右,在座的到都是自己人,想了想说;“说到有什么不对,倒是袁绍,昨晚饮酒时就和我大谈宦官的不是,何将军如何忠君爱国。今天又和我私下指点那些骑都尉、校尉是何将军的人,那些投了蹇硕,投了宦官的。还要我和他一起与何将军共谋大事云云,后来因有其他人来打捞,才没说下去,也不知共谋什么大事。”曹操说完才饮了手中的水。
  曹智一听不是关于董卓的消息,稍稍松了口气。接着曹操的话想了起来,这袁绍也不是什么好料,别看现在和我们称兄道弟的,将来还不得兵戎相见,这是历史上铁定的事。
  曹智还在想呢,夏侯渊先开口了“此事倒是不可怠慢,这何进一党和宦官蹇硕一党素来不和,说宦官的不是,看来袁绍是入了何进一党,也想拉大哥你入伙。”曹操点头称是。
  曹智听他们提到宦官也想到点,只听他说:“该不会是宫里有事要发生,争权不用说成谋大事,那就只有争更大的东西了”曹智毕竟是现代人,在现代企业混过,知道无缘无故拉拢一方人必定有目的。
  曹智虽说没说清到底要谋什么大事,但经曹智一提,曹操可是官场老将了,马上也意识到了,站起来踱了一圈,理了理思绪,从新坐回座位,对这几人说:“看来大略是储为之争了。”
  说完看几人不解,整了整衣襟继续道:“现今皇上有两位皇子,一直未立太子。皇子刘辩为何皇后所生,皇子刘协为王美人所生,王美人早死。何皇后为何进胞妹,何进自然希望自己的外甥被立为太子,将来好继承大宝。”说完得意朝众人笑笑,回到座位上。
  曹操接着说:“宦官自然不肯干休,扶植了刘辩对他们也没好处,自然要扶植二皇子刘协,听说二皇子刘协才九岁,这帮宦官最是喜欢扶植年岁小的皇子了,容易被他们操控,现在的皇上就是有赵忠、张让从小扶植起来的,所以现在的皇上对他们是言听计从。”
  听完大家多少相信袁绍所说的“共谋大事”,极有可能是指这储位之争。但曹智不明白的是,就算是储位之争拉拢那么多武将干什么呢这好像应拉拢文官,比如“三公”等等。
  “难道当今圣上有什么”夏侯渊落有所思的说到。
  正说着话,外面来报,有人送请柬给曹校尉。曹操接过一看,面带困惑的转身把请柬递给站在后面的曹智说:“是蹇硕请我今晚赴宴”
  “就是你打死人家叔父的那个蹇硕”夏侯惇说,有点哪壶不开提哪壶。
  “那大哥,是去还是不去”夏侯渊问曹操,
  “不去”曹操斩钉截铁的答道。
  房里静了会儿,大家都在猜蹇硕宴请曹操的目的。曹智首先打破沉默,曹智清了清喉咙道:“大哥,还是应该去。大哥现在是禁军校尉,虽说蹇硕掌权羽林军,和大哥不沾边,但大哥现在的地位、权利不同做北部蔚时了。蹇硕在这个时候宴请大哥,不会是为了寻旧仇,拉拢的成份居多。蹇硕是宦官集团唯一有军权的一位,请大哥多半是因大哥现在有了军权。这个大事都涉及到军权,我于其在这里猜,不如以身试险,说不定有意外的收获。”
  曹操听完曹智的话看了一眼曹智,然后默不作声的低头沉思起来。
  夏侯渊点头说:“仁弟说的有点道理,去去到也无妨,最起码可以探听点消息。”
  曹操听了曹智的分析也觉得有点道理,现在又听夏侯渊劝,拍了一把桌子站了起来说:“嗯,那就去,会会这个太监”。
  曹操应约去了蹇硕府,为了以防万一,让夏侯惇扮作仆从带了十几个亲兵跟着去了。
  果不出曹智所料,蹇硕只是想拉拢曹操,还送了一幅玉带钩给曹操,据说是当年齐恒公配戴之物。蹇硕认为曹操是曹腾之孙,曹腾也是太监自然应归入他们一党。他不知道曹操最讨厌别人提起他的出生,跟蹇硕吃饭曹操简直想吐,蹇硕还喋喋不休大谈当年和曹腾的友谊,对曹操和他老爹现在官职出过的力。
  这顿饭倒也不是全无价值,酒至半酣时,作陪的下军校尉鲍鸿有点喝高了,漏出了近来皇上龙体欠安的消息。
  曹智听完,思量着朝皇宫的方向看了一眼,心中默想,这“大事”大概不止是储位之争,而是帝位之争了。
  第七章 血溅皇宫
  四月二十八日夜,洛阳的皇宫依旧灯火通明,皇宫依然是雄伟壮观。嘉德殿,灵帝在赵忠的服侍下又服了一颗仙丹,每次服下这种仙丹就能使瘦的像具骷髅的灵帝觉得龙马精神、欲念腾升。
  灵帝刘宏又不得不御了一位宫女,在达到兴奋的极点时,灵帝只觉胸口发闷、脑涨欲裂,一口气喘不上来,双腿乱蹬了一阵就没了动静。在上面的宫女还以为是皇上太兴奋了,还赖在上面蠕动着,等到发现不对劲,唤来赵忠、蹇硕等人时,这位昏庸透顶的汉灵帝已瞪着双眼命归黄泉了,可悲的是连句临终遗言也没留下。
  四月三十日,天蒙蒙亮,曹智被杂乱的脚步声和拍门声吵醒,这几天为了熟悉军务,曹智他们都宿在军营。
  睡眼朦胧的曹智开门一看是曹安,看他急急忙忙的样,好像有什么急事。
  曹安等曹智开得门来,没等曹智询问,就急道:“二公子,快,大公子叫你速到议事房”曹智听完,也不问出了何事,问也是多余的,不是大事曹操也不会叫他速到了。抓了件衣服就和曹安去了议事房,议事房里夏侯惇、夏侯渊都到了,夏侯惇正往身上穿铠甲。
  曹操简单跟曹智说了今早宫里发生的事,何进今早接了圣旨进宫面圣,到朱雀门时遇伏,他认出是蹇硕的侍卫想杀他,还好他及早识破,逃了回来。刚发了将令,召集禁卫军所有校尉去将军府议事。令是袁绍亲自带来的,跟曹操摊了牌,估计是皇上有重大变故,那帮太监秘而不宣,假传圣旨想先把何将军解决了,再召集文武百官宣布刘协继承帝位。
  曹操去了将军府,让曹智他们把这支典禁卫军开到皇宫南宫朱雀门待命。
  曹智二话不说召集人马,带着夏侯惇、夏侯渊及两千人马浩浩荡荡的赶到南宫朱雀门,已有袁绍的人马先到了,而且已形成包围之势。
  洛阳皇宫分南北两宫,南宫多是皇上处理政务,举行大典的地方,南宫分朱雀、玄武、苍龙、白虎四门。北宫住着嫔妃和几位公主。按照曹操的意思先打南宫,估计二位皇子、皇后都在南宫,当然还有皇帝,只是不知现在是死的还是活的。他跟袁绍已说过自己的想法,估计现在正在说动何进。
  曹智穿着一身铠甲,手握一杆长枪,腰挂一把样子怪异的弯刀,骑在一匹花白相间的高头大马上,显得威风凛凛。
  有谁知道曹智现在是多么的紧张,曹智握长枪的手一直出着汉。来到这个纷乱的时代,又是曹操的弟弟要打仗的心理准备是有的,但毕竟是有生以来第一次。在现代曹智可是个好好先生,从没与人起过争执,现在却要领着一队人马杀进皇宫。真刀真枪,第一次打仗,而且拿的是冷兵器,心情紧张是难免的。在这种紧张里又掺杂着些许兴奋,每个男人的骨子里都是好战的,有机会见一见真正的厮杀,参加一场战斗都是男人心灵深处所渴望的。曹智现在正是这种心里写照。
  不一会儿,袁绍、曹操领着五千人马赶到了。看来何进不但同意了曹操的作战计划,还控制了倾向蹇硕一党的禁军校尉,收缴了全部禁军的兵权。由袁绍、曹操带来五千人的加上先前到的曹智的典军二千和袁绍中军的二千,现在总兵力是九千人马,团团围住了南宫。
  朱雀门的宫门紧紧的关着,墙头上不时有蹇硕的羽林军在驻扎防御工事,忙得不亦乐乎。难免有些沉不住气羽林军偷偷向墙外看,心里就犯嘀咕,他们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禁卫军,估计有万把人,离着一箭之地站着,黑压压的一片。虽说蹇硕、张让他们一再强调一定要誓死保卫皇城,他们受的是皇命,外面的全是反贼。但这真要打起来,怎么打得过,皇宫内蹇硕的羽林军加赵忠、张让他们率领的侍卫总共才二千多人,这可是五比一啊
  袁绍让他的司马向墙内喊话,以何进大将军的名义,让墙内的羽林军放下武器。何将军有灵帝遗诏,羽林军速速打开朱雀门,迎奉新帝刘辩。
  曹智听到这里觉得好笑,这人死没死都不清楚呢,何进连遗诏都有了。
  喊完话不一会儿,就看墙头上爬上个体型健硕、眉清目朗的人,曹智想这大概就是蹇硕了。那人爬上墙头后,看了一眼下面黑压压的禁卫军,举着手里一卷黄轴,朝着一马当先的袁绍喊:“我有先皇灵帝遗诏,要召集百官进宫迎奉新帝刘协,尔等速速退回各自防区营地,违者杀无赦,诸九”
  还没等蹇硕说完,“咻”的一箭直奔蹇硕面门而去。袁绍已向他射出了宣告战争开始的第一箭,蹇硕挡开了这一箭。袁绍已指挥军队攻城了。
  “看来灵帝是真死了,这双方还都有遗诏,真是有意思。”曹智心道,不等他细想,只见蹇硕的羽林军也开始反击了。
  战鼓声此起彼伏,第一批冲锋的禁卫军刚冲过半箭地,就被墙上的羽林军用箭射到了一片,战场上开始响起了惨叫声、呐喊声。第二批和第一批的残部禁卫军举着盾牌继续往前冲,后面的禁卫军也开始向墙头上射箭,掩护冲到墙根的禁卫军搭云梯攻城。
  另有一队禁卫军举着盾牌抬着大木去撞击宫门,呐喊声越来越多、越来越响,鲜血开始飞溅。经过三四轮冲锋,搭云梯的士兵有几处已攀上墙头,眼看就要和墙头上的羽林军短兵相接。墙头上的羽林军已开始纷纷跳向墙里,后撤了。蹇硕砍翻两个私自后撤的士兵,试图控制一下局面,但收效甚微。这群羽林军平时耀武扬威,摆摆仪仗还行,真打起仗来,除非有绝对优势,否则很难取胜。
  这时候拿大木的禁卫军在一轮猛撞之后,总于撞开来了宫门。袁绍喊了声“冲”一马当先率着他的中军冲了进去。就见那些中军士兵一个个如狼似虎的冲杀进去。这时候在旁看的可都是男人,男人是有野性的。这时候都被激发了出来,每个人都像嗜血的野狼一样充满了斗性。
  曹智也一样,初始他看到到处鲜血飞溅的场景,颇有些不忍,但被这震天的喊杀声,士兵斗志昂扬的表情感染了他。他的血液在沸腾,现在已感觉不到紧张,他的心都被兴奋填满了,他现在就像一只好斗的公鸡一样,等着去战斗、去厮杀。还未等袁绍的中军冲完,曹智一打马缰,举着长枪冲了出去。旁边的曹操想拉住他,为时已晚,只能率着一对兵马也冲了上去。
  曹智现在脑子里没别的,只想着杀敌,去宣泄他的满腔热血,去建功立业。
  曹智冲过宫门,宫门内袁绍的禁卫军正和蹇硕的羽林军短兵厮杀。曹智看准一名羽林军,心里默想着平时的训练;端平长枪,腋下夹紧枪尾,双腿夹紧马肚子,瞄准敌人冲过去。
  “呲”的一声,曹智清晰地看见自己的枪头刺进了一名羽林军的身体,接着又“咔”的一声,曹智想拔出枪头再战,却看到从被他刺中的那名羽林军身上拔出的枪,没了枪头为了减轻重量,曹智用的是木制枪身,枪头随着那名羽林军一起轰然倒下。曹智坐在马上甚至清晰地看到了,他断裂枪头的末端和那名羽林军胸前外翻的血肉。
  怎么回事也不知是曹智用力过猛,还是姿势不对,枪头断裂在那名羽林军的身体里了。
  就在他短短的一楞神的功夫,一名羽林尉看他断了兵刃,举着大刀杀了过来。曹智赶紧扔了“木棍”,去抽腰刀,但还没拔出,那名羽林尉的刀已砍到他的脑门了,曹智心想“完蛋了”。
  就在这时,从旁边横出一把长刀,“当”的一声,火星四溅挡住了那把快砍到曹智脑门的大刀。
  曹智死里逃生,不及细看谁救了他,抽出腰刀顺势扫向近前的那名羽林尉,锋利的弯刀从那名羽林尉胸前一扫而过“扑哧”一声那名羽林尉的鲜血喷撒出来,溅了曹智一头一脸。曹智怕他不死,举刀再刺,把那名羽林尉钉在地上,定定神,这才抬手往脸上抹了一把,再转眼一看,救他的人是他“大哥”曹操。
  曹操率的那队人马也已杀到,曹操责备的看了曹智一眼,也没时间细说,战斗还在继续,曹操带着士兵冲杀了过去,后面的典军禁卫军在夏侯惇、夏侯渊的带领下陆续杀到了。
  通过刚才的死里逃生,曹智刚刚沸腾的热血平息了不少。回想刚才,的确有一丝后怕,也想起了刚刚的鲁莽。曹智也没空多后悔,继续随着典军人马冲杀了过去。
  人数上绝对的优势使战斗呈一边倒态式,袁绍和曹操的人马迅速占领南宫,蹇硕的人马伤亡惨重,节节败退,带着一千多残部退至北宫。
  第八章 被追
  “当、当、当、”德阳殿方向传来了钟声。
  驻守御花园的曹智听到了钟声,自言自语的道:“现在新皇帝应该登基了”可惜曹智无缘看一下这皇帝登基的盛况。不过想想袁绍、曹操也没机会去,心里稍稍平衡一些,他们还在围攻北宫,袁绍主攻东掖门,曹操策应攻西掖门。北宫方向还时不时的传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