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娱]最佳导演》分卷阅读43

  批评。
  不知为什么,普莱瑞思竟联想到了埃迪。
  闲聊几句后,便坐上了椅子。
  本次奥斯卡的主持人为著名脱口秀笑星艾伦。
  在漫长却不失风趣的开场后,便正式切入了颁奖流程。
  第一个颁发的是最佳摄像,同时也是《硫磺岛来信》入围的第一个奖项。
  同期提名的有:《黑色大丽花》、《人类之子》、《魔术师》、《潘神的迷宫》。
  其中普莱瑞思比较在意的是吉尔莫的《潘神的迷宫》。
  一来《潘神的迷宫》的摄像手法的确可圈可点,二来《潘神的迷宫》本次只提名了5个小奖,所以在公关资源分配上几乎全都划给了“最佳摄影”。
  相较之下,《硫磺岛来信》在“最佳摄像”上并没有花太多力。
  看了看《潘神的迷宫》摄像吉勒摩-迪特的正襟危坐,又看了看身侧吉尔知道这次又注定陪跑后的懒懒散散,普莱瑞思挑了挑眉。
  小声道“嗨,吉尔,注意点形象,万一拿奖了呢?人总是要有些梦想。”
  吉尔懒懒散散的哼了一声,嘀咕道。
  “梦想什么的,早在《潘神的迷宫》重金公关下消失了。”
  娜奥米沃茨和克莱夫欧文走上了舞台。
  在简介完所有提名影片后。
  打开了信封。
  “吉尔哈罗!《硫磺岛来信》!”
  ........
  镜头猝不及防的打在吉尔懒散靠在椅背上的样子。
  愣了一秒钟,才反应过来刚刚发生了什么!
  奥斯卡!
  天呐!
  吉尔激动的蹦了起来,给了普莱瑞思一个大大的拥抱,冲上了舞台。
  接过小金人,兴奋的冲《硫磺岛来信》剧组的方向挥了挥。
  吉尔的脸甚至都变得通红,平复了几秒才靠近话筒。
  鬼知道他在之前甚至都没准备获奖感言!
  索性随心所欲说出自己想说的!
  “天呐!
  我真的不知道怎么说才好!
  感谢学院!感谢斯皮尔伯格先生!感谢克兰德导演!
  感谢竞争对手吉勒摩-迪特!很抱歉这座奖杯现在是我的了!”
  言罢,吉尔兴奋难抑,重重亲了一口奖杯。
  像一个功成归来的战士一般走下舞台,回到了椅子上。
  《硫磺岛来信》!
  此刻!
  拿下第一个奖项!
  第42章
  最佳摄影的获奖仿佛是打响今夜战役的第一枪。
  紧接着,《硫磺岛来信》又接连斩获了“最佳音效剪辑”、“最佳原创剧本”两项大奖。
  随之而来的便是重头戏“最佳导演”。
  有史以来的,舞台上站着好莱坞至此的“最大”阵容斯皮尔伯格、科波拉、乔治卢卡斯。
  普莱瑞思微笑着看向镜头。
  唯有身侧的裕木奈江可见,她的十指都在微微颤抖。
  乔治卢卡斯缓缓打开了信封。
  镜头划过各位提名者,最后定格在马丁斯科塞斯身上。
  “马丁斯科塞斯!”卢卡斯激动的念出。
  马丁斯科塞斯甚至流下了眼泪。
  深深拥抱过身侧的夫人后走上了舞台。
  举起小金人。
  深深轻吻了一口。
  “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你里克。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请,请。谢谢!谢谢!你能再检查一下信封吗?我真的得奖了吗?”
  马丁斯克萨斯激动的语无伦次。
  在短暂的哽咽后感怀的说:
  “我是说,拿了学院给我的这个奖我都无法控制自己了,而且是我的老朋友们给我颁发的这个荣誉!我们已经有37年交情了。我真是太感动了,太感动了……”
  舞台上,斑白着头发的老先生眼眶含泪,语无伦次。
  可偏偏都能使观众从他这番算不得有条理的话中感觉到那种苦尽甘来的喜悦。
  普莱瑞思在短暂的失落后,很快的感到释然。
  马丁斯科塞斯已经年近七十,拍过了那么多优秀的电影,是该给他一个肯定啦。
  在掌声中,老马丁拿着小金人走下了舞台。
  分。
  与格莱美一样,奥斯卡也有缅怀最近已逝电影人的环节。
  朱迪福斯特身着灰裙走上了舞台。
  “在艺术和生活中我们很少提到没有悲伤的喜剧,没有眼泪的笑容,没有悲伤的喜悦,当有人离开我们时,我们用深呼吸来缓解痛苦,我们要做的是记住他们。
  两个星期前,我失去了我的挚友randystone。今晚我们聚在一起,赞颂电影届的成就,祭奠那些逝去的艺术家们。
  他们赋予他们的作品以激情来启迪观众并带给观众欢笑,以各自特殊的方式激励我们在座的每位和世界上的无数观众,纵使他们已不在人世,但他们的艺术遗产将伴随着我们,流芳百世。”
  言罢,银幕上印上了一位又一位曾经眼熟,或者曾经红极一时的电影人:
  glennford(1916-2006)《吉尔达》、《超人》
  brunokirby(1949-2006)《忠奸人》、《沉睡者》
  alidavalli(1921-2006)《卡桑德大桥》、《战地佳人》
  janewyatt(1910-2006)《失落的地平线》、《作法自毙》
  donknotts(1924-2006)《移情别恋》、《四眼天鸡》
  redbuttons(1919-2006)《关山飞渡》、《樱花恋》
  ……
  视线最终停留在robertaltman的脸上。
  许久。
  掌声雷动。
  普莱瑞思不知怎么形容自己现在的心情。
  《两小无猜》、《关山飞渡》、《忠奸人》……
  也许制作它们的演员、工作人员名不经传,也许这些作品不够受市场的欢迎,可正是这些不计较票房、不计较得失的作品,才真正使电影成为“艺术”!
  而这些默默付出心血的电影人,一个个消逝了。
  就像是象征着那个纯粹的,追求真与美的“黄金”时代,正在无人关注的角落,悄悄的落幕。
  普莱瑞思突然想到了马龙.白兰度说过的一句话。
  “好莱坞,一个文化的尸骨场。”
  不由感到一种兔死狐悲的痛感。
  好莱坞是一个造梦之地,这里有资本,有无数象征着电影历程的丰碑,这儿有詹姆斯卡梅隆、有乔治卢卡斯,有无数“电影人”梦寐以求、高不可攀的大师,在这里你会看到无数寻梦而来的“电影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