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宠妾》分卷阅读397

  、暹罗等小国,这些小国虽是明面上归顺咱们大乾,可暗中蠢蠢欲动,又因地处偏远,朝廷鞭长莫及,这些都需要云南王从旁掣肘。”
  所以诸土藩之中,以云南王的地位最高,也最受朝廷器重。
  不过这些有关朝廷社稷的大事,长乐只懂得凤毛麟角,再多却是完全听不懂的,她只知道这个人很重要就对了。
  “原来是这样啊。”
  旁边的赵稷见小妹一副皱眉思索的模样,不禁有些失笑,他招了招手:“小四儿,来二哥身边坐。”
  不同于长相肖似晋安帝的赵琛,赵稷完全不像是一个爹娘生的。才不过十五多点的他,已具备了彪形大汉的潜质。人高马大,五大三粗,坐在那里像座小山似的,把左边的赵琛,和右边的三皇子赵钰,都显得没有了。
  长乐才不想跟二哥坐一起,压抑感太重。她对赵稷吐了吐小粉舌,调皮道:“才不去呢,我要跟大哥一起。”边说边抱着赵琛的胳膊摇了摇,一副小女儿家的娇态。
  而坐在上首处的越鹜正巧看到这一幕,目光不禁闪了闪,晋安帝顺着他目光看过去,失笑了一声:“那是小女长乐,素来顽皮惯了。”
  看字面似乎在谴责,可话音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充满了宠溺。
  越鹜也不是不识趣的,当即附和道:“公主秉性天真烂漫,当是陛下的好福气。”
  这一提到儿女经,晋安帝就不有话讲了。都是做爹的嘛,且云南王的独子越清也在,晋安帝自然要夸一夸对方。夸完了,不就提到越鹜的王妃去世多年一直未续弦之事。
  “贤弟还是应该再续一位王妃,也好繁衍子嗣。这儿子有儿子的好,女儿也有女儿的妙,朕这位公主打小就顽皮,却也给朕添了不少乐趣,太上皇也甚是宠爱,替朕尽了不少孝心。”
  说着,晋安帝招手让长乐过来,并道:“朕的几位皇子贤弟都见过了,这是小女长乐。长乐,还不见过你越三叔。”
  长乐虽不知道这越三叔的三是从何而来,可父皇既然说了,她也只有老老实实的行礼并乖乖的叫了一声越三叔,看起来又既娴静又乖巧。
  越鹜沉吟一下,从腰间解下佩刀递了过去。
  这佩刀只有一尺来长,金柄皮鞘。这皮鞘看起来十分怪异,形状花纹都是常人没有见过的,看似墨底儿,却在灯光下闪耀着一种冷蓝色的光。其上镶嵌着各色的宝石,组成了一种奇怪的图案。
  整体来看这把弯刀不像似男人用的刀,反而像似一种配饰。事实上晋安帝和长乐也一直以为是配饰,因为越鹜不管是什么装束,这把刀总是悬在他的腰间,只有越清见父亲将佩刀递了出去,不知为何想要说话,却又欲言又止。
  长乐诧异地眨了眨眼睛:“这是给我的吗?”
  越鹜点点头。
  长乐接过来,入手间就被其的重量惊到了。她本就喜欢各种稀奇古怪的玩意,这刀看起来怪是怪了点,但十分好看,她越看越喜欢,小脸上的笑容也更大了。
  “谢谢越三叔。”这句叔叔叫得比方才真心实意多了。
  第227章番外之赵琛vs孙月儿
  晋安帝乃是九五之尊,见识自然广博。
  看得出这刀鞘是个好物,宝鞘里自然也是宝刀。不过以他的眼界,并不觉得有什么,长乐是他唯一的公主,这世上没什么是她消受不起的。
  而长乐见父皇和云南王又说起话来,也没多留,抱着刀便离开了。
  见几个哥哥眼睛都放在她手里的刀上,她跑了过去,显摆道:“好看吗,我也觉得好看。”
  赵稷已经将刀接了过来,正□□看着,听见妹妹说好看,一句暴殄天物含在嗓子里滚了几滚,还是咽了下去。
  他打小习武,又素来爱舞刀弄枪,自然看得出这刀乃是极品的好刀,说是吹毛断发削铁如泥也不为过。他将刀插回刀鞘,递给妹妹,半道却被大哥接了过去。赵稷有些惊讶,要知道大哥从来不看重这类物什的。
  赵琛拿在手里掂了掂,又看了看,才又还给长乐,什么也没说。倒是之后,他的眼神没少在云南王父子身上打转。
  宴罢,晋安帝有些微醺,便坐着龙辇同瑶娘带着长乐一起回了坤宁宫。赵琛兄弟三人则回乾西五所。
  另一边,越鹜带着越清往敬胜斋走着。
  越清犹豫地看了几眼走在他前面的父亲,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父亲,你为何要把那把刀送给那个小丫头,那刀您不是从不离身的吗?”
  越鹜停下脚步,回头看向他。
  十岁的越清生得虎头虎脑的,很壮实,看得出还没有抽条长,个头并不高。
  “她不是小丫头,是大乾的公主,陛下唯一的掌上明珠。而汉人们的规矩,长辈第一次见晚辈,是要给见面礼的。你第一次觐见陛下时,陛下不也赏了你东西,为父来时疏忽了此事,刚好手边只有这么一把刀,便顺手解下送她了。”
  越鹜说得十分仔细,越清乃是他以后的继承人,自然方方面面都得明白,就是因为想着多带他见见世面,这趟入京才会带了他同来。
  而越清也听明白父亲的意思了,不禁松了一口气,觉得自己是多想了。
  “儿子明白了,谢父亲教诲。”
  这父子两人说得并不是官话,而是云南当地的夷话,所以跟随在侧的太监们只知道云南王父子二人突然停下来说话,并不知道说什么。
  直到云南王又向前走去,他们才忙迈开脚步跟了上去。
  *
  转眼间就到了太子大婚这日。
  太子大婚乃是举国瞩目之事,早在前一日京城四处,尤其是内城就戒严了。
  到了当日,先遵照太子大婚规制,在奉天殿行了醮戒之礼。后,赵琛回东宫,换上充作喜服的冕服,直至礼官禀报吉时到,才乘坐太子车舆出了宫门。
  在宫门处换了扎了辂车,辂车后跟着太子的仪仗卤簿,一路浩浩荡荡往镇国公府去了。
  而此时镇国公府中,早已是披红挂,宾客盈门,满府喜气。
  后院里,孙月儿一身太子妃冠服,端得是高贵端庄、明艳照人。乔氏拉着她的手,殷殷切切嘱咐,慈母之心表不完。她一面听一面点头。说到感伤处,母女二人俱是泪水涟涟。
  有丫头匆匆进来禀报:“太子殿下迎亲的队伍已经到了。”
  孙月儿下意识站了起来。
  旁边的亲戚家女眷这才围上来,有的去劝乔氏,有的则在旁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